黄地老虎的分布,危害,形态特征,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分布与危害:国内分布于北方各省区,以新疆受害最重,是农作物和苗木的主要害虫之一。
识别特征
成虫:前翅灰黄、灰褐、甚至灰黑色。前翅内横线、中横线不明显,肾状纹、楔状纹都明显,各具黑褐色边;后白色,前缘略带黄褐色。
生物学习性
l黄地老虎在新疆北部和甘肃河西年发生2—3代,在新疆南部年发生3—4代,以老熟幼虫在土壤中越冬。越冬深度随土壤质地不同而异,一般7—10cm,沙质土中较深,粘质土中较浅。
l老熟幼虫第二年开春后,又爬到土壤表层4—5cm处作土室化蛹,化蛹以田埂最多。南疆于3月底、北疆在4月中下旬为化蛹盛期,此时正是榆钱盛期、梨花盛期、杏花凋谢、白杨花落满地之时,根据物候期,掌握化蛹盛期是及时进行铲除蛹防治的有利时机。
成虫的习性:
○白天隐蔽,夜晚活动(取食、交配)。
○对黑光灯有很强趋性。
○喜食糖醋等酸甜芳香气味物质。
○卵散产,800-1000粒。
幼虫的习性:
○幼虫共6龄,1~2龄群集危害,3龄以后潜入地下生活。以植物根部附近土壤中为多,昼伏夜出,咬断或咬伤幼苗,老熟幼虫在土壤中化蛹。
湿润土壤、粘性土易发生;杂草多易发生。
防治措施:
1.清除杂草。杂草是小地老虎产卵的主要场所及初龄幼虫的食料。
2.诱杀成虫。
①在春季成虫羽化盛期,用糖醋液诱杀成虫。糖醋液配制比为糖6份、醋3份、白酒1份、水10份加适量敌百虫及25%西维因可湿性粉剂50g,盛于盆中,于近黄昏时放于苗圃地中。
②用黑光灯诱杀成虫。
3.在播种前或幼苗出土前,用幼嫩多汁的新鲜杂草70份与25%西维因可湿性粉剂1份配制成毒饵,于傍晚撒于地面,诱杀3龄以上幼虫。
4.人工捕杀。清晨巡视苗圃,发现断苗时,刨土捕杀幼虫。
5.药杀幼虫。幼虫危害期,喷洒农药;也可用农药喷浇苗间及根际附近的土壤。
- 1 寄生性种子植物菟丝子的防除 55
- 2 黄刺蛾的分布,危害,形态特征,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40
- 3 2024年雨花区教育局第七学区15所中小学白蚁防治服务项目磋商邀请公告 30
- 4 根癌病的症状识别、病原、发病规律及综合防治 23
- 5 棉铃虫的发生与环境的关系、综合防治 23
- 6 棉盲蝽分布、危害、生活史与习性及防治技术 23
- 7 松材线虫病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SteineretBuhrer)症状、危害及防控措施 22
- 8 仙居县2024年度病媒生物密度监测与防制效果评估服务竞争性磋商的公告 22
- 9 棉铃虫的发生与环境的关系、综合防治测试题答案 22
- 10 地下害虫单元测试题答案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