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羊口疮病的科学防治

畜牧业 作者: luckypet 2024-11-28 20:28:59 阅读:

  羊口疮病又称羊传染性脓疱皮炎,是由传染性脓疱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传染范围广。该病主要影响绵羊和山羊,感染羊口唇黏膜后出现丘疹、脓疱、溃疡、血痂,导致羊产奶量降低、体重增加缓慢、羊皮与羊毛品质降低等。同时,羊口疮病也是一种人畜共患病,人可通过破损的皮肤或黏膜感染病毒,尤其是对患有免疫缺陷疾病的患者,会引发严重感染。

  一、流行病学

  羊口疮病可以在各种品种、年龄、性别的羊群中发生,也可交叉感染其他动物,如骆驼、瞪羚、驯鹿等,同时可传播给人类。其中以6月龄内的小羊最为易感,发生在口腔的病变会阻碍羔羊吮乳,且容易发生继发性细菌、真菌或蛆虫感染,进而导致羔羊死亡。病羊以及带毒羊可以通过痂皮、口涎、渗出液等向环境排毒,污染饲槽、垫料等,引发健康羊只的感染并迅速传播,24~72小时可传播整个羊群。

此处隐藏1392个字。登录可见

  4.科学消毒

  传染性脓疱病毒对环境的耐受力较强,但对普通的消毒药敏感,当羊场内出现传染源时,要及时对羊舍以及羊场内的用具材料进行全面消毒,消毒剂可选用生石灰、有机氯制剂、络合碘、季铵盐等。病死羊要进行无害化处理,保持羊场内清洁卫生,人员和物资的进出要执行严格的消毒程序。管理人员在接触病羊以及可能带毒羊后要清洁消毒手部以及其他暴露部位;如身体出现伤口,则应避免直接接触正在发病的羊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