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细菌性角斑病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治技术
细菌性角斑病也叫细菌性叶斑病, 是草莓生产中主要病害, 对草莓生长发育和产量可造成严重影响。对细菌性角斑病的防治主要依赖化学农药,容易导致环境污染和草莓产品农药残留问题。 建议采用综合防治技术措施,减少农药用量,降低果实农残。1 症状与病原菌
1.1 发病症状 该病主要侵害叶片、茎基部,同时也危害果柄、花萼。 发病初期叶片背面出现水渍状红褐色不规则病斑, 病斑扩大过程中受细小叶脉所限呈角形,对着光病斑呈透明状。 发病中期,病斑逐渐扩大融合, 湿度大时叶片背面出现白色或淡黄色菌脓,菌脓干燥后呈现琥珀色胶体颗粒物。发病后期,病菌通过叶脉和叶柄传输到茎基部,导致茎基部维管束病变,出现空心现象,易折断,所以该病也叫“断头病”。 病害进一步发展,可导致草莓苗整株枯死。
1.2 病原菌 草莓细菌性角斑病菌属于好气革兰氏阴性杆状细菌, 于1962 年在北美首次报道,2017年国内首次报道了由草莓黄单胞菌引起的草莓细菌性角斑病。 在天津草莓种植区造成60%的甜查理植株发病。 2020 年草莓细菌性角斑病在陕西关中地区发生严重,有的田块病株率高达30%。 2 发病规律
此处隐藏1197个字。登录可见
1)微生物农药防治。在草莓定植后,可选择1 亿CFU/g 的枯草芽孢杆菌500 倍液、50 亿CFU/g 多黏类芽孢杆菌1 000 倍液、10 亿CFU/g 解淀粉芽孢杆菌400 倍液交替使用,喷药要注意叶片背面要喷到,避免漏喷。
2)化学农药防治。 每次打完老叶后当天及时喷药防治, 可选20%噻唑锌水悬浮剂500 倍液、45%春雷·喹啉铜水悬浮剂1 500 倍液、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800 倍液、47%春雷·王铜可湿性粉剂800倍液、20%噻菌铜水悬浮剂500 倍液等轮换交替使用,每隔7~10 d 防治1 次,连续防治2~3 次。
- 1 寄生性种子植物菟丝子的防除 55
- 2 黄刺蛾的分布,危害,形态特征,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40
- 3 2024年雨花区教育局第七学区15所中小学白蚁防治服务项目磋商邀请公告 30
- 4 根癌病的症状识别、病原、发病规律及综合防治 23
- 5 棉铃虫的发生与环境的关系、综合防治 23
- 6 棉盲蝽分布、危害、生活史与习性及防治技术 23
- 7 松材线虫病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SteineretBuhrer)症状、危害及防控措施 22
- 8 仙居县2024年度病媒生物密度监测与防制效果评估服务竞争性磋商的公告 22
- 9 棉铃虫的发生与环境的关系、综合防治测试题答案 22
- 10 地下害虫单元测试题答案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