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栗内腐病的综合防控技术
板栗内腐病是指由刺盘孢菌(Colletotrichum )、链格孢菌(Alternaria)、镰刀菌(Fusarium)、单端孢菌(Trichothecium)、青霉菌(Penicillium)等多种病菌侵染引起的一类种仁病害的统称,发病初期坚果外观无异常,栗仁产生不同程度的变色、斑点、腐烂、霉变等症状。
1 流行特点
病菌借气流、雨水传播,通过表皮、自然孔口或伤口侵入,高温、多雨、多雾、多露、湿度大时发病重,适宜的发病温度为20~30 ℃。
2 预测预报
采收后及时抽检内腐病发病情况,为当年板栗贮运及翌年有效防控内腐病提供依据。抽检采收的栗果有内腐病发生,即在运输、贮藏前进行处理;抽检出内腐病发病重的栗园,需在落叶后、萌动前进行田间药剂防控,消灭越冬病菌基数,减轻来年发病。
3 防控技术
此处隐藏720个字。登录可见
3.2.3 防治重点 1)萌芽前防控。落叶后或萌芽前使用29%石硫合剂水剂清园,全树喷洒,发病重的栗园增加树下土壤喷洒。2)生长季防控。根据上年发病情况及当年的天气情况,进行及时、有针对性防控。落花后重点防控刺盘孢菌引起的内腐病,可采用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50%抑霉唑水乳剂800~1 200倍液全树喷雾;生长前期(6-7月)重点防控链格孢菌引起的内腐病;生长后期(8-10月)重点防控链格孢菌、镰刀菌、单端孢菌、青霉菌等引起的内腐病。可采用10%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 500~3 000倍液全树喷雾、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1 000倍液等全树喷雾。3)贮运期防控。运输期间重点防青霉菌、单端孢菌引起的内腐病。可采用40%多菌灵悬浮剂400~800倍液全方位对车箱、库房进行喷雾。
- 1 寄生性种子植物菟丝子的防除 55
- 2 黄刺蛾的分布,危害,形态特征,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40
- 3 2024年雨花区教育局第七学区15所中小学白蚁防治服务项目磋商邀请公告 30
- 4 根癌病的症状识别、病原、发病规律及综合防治 23
- 5 棉铃虫的发生与环境的关系、综合防治 23
- 6 棉盲蝽分布、危害、生活史与习性及防治技术 23
- 7 松材线虫病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SteineretBuhrer)症状、危害及防控措施 22
- 8 仙居县2024年度病媒生物密度监测与防制效果评估服务竞争性磋商的公告 22
- 9 棉铃虫的发生与环境的关系、综合防治测试题答案 22
- 10 地下害虫单元测试题答案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