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晚疫病巧管理
马铃薯晚疫病由致病疫霉引起,是一种寄生性真菌,在活的植株或薯块上生存,多在保护地发生。空气湿度大、早晚露水重、连续阴雨天气最易发病。通常温度15℃以上,相对湿度80%以上开始发病,25℃只需要短期阴雨或重露,病害就会迅速蔓延。
症状初发病时,马铃薯叶尖或叶边缘出现水浸状褪绿色斑点,像火烧过一样;发病中期,病斑扩大,沿叶脉浸入叶柄及茎部,形成褐色条斑,在暗褐色病斑边缘长出一圈白色霉层,叶片背面更为明显;发病后期,叶片萎蔫下垂,全株变黑呈湿腐状。天气干旱时,病斑干枯呈褐色,病叶脆易破裂。该病发生严重时,茎叶萎蔫,整株死亡,块茎腐烂。
管理措施合理施肥,适当增施磷钾肥和微量元素,避免偏施氮肥,保持植株健壮,增强抗病性。现蕾前可选用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预防马铃薯晚疫病。田间发病,出现中心病株时,应及时拔除中心病株带出田间深埋,避免大面积感染病菌,同时对中心病株周围进行喷药防治;或在马铃薯现蕾期选用72%克露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间隔7~10天喷药一次,轮换用药,共喷2~3次。
排名
热点
搜索指数
- 1 寄生性种子植物菟丝子的防除 55
- 2 黄刺蛾的分布,危害,形态特征,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40
- 3 2024年雨花区教育局第七学区15所中小学白蚁防治服务项目磋商邀请公告 30
- 4 根癌病的症状识别、病原、发病规律及综合防治 23
- 5 棉铃虫的发生与环境的关系、综合防治 23
- 6 棉盲蝽分布、危害、生活史与习性及防治技术 23
- 7 松材线虫病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SteineretBuhrer)症状、危害及防控措施 22
- 8 仙居县2024年度病媒生物密度监测与防制效果评估服务竞争性磋商的公告 22
- 9 棉铃虫的发生与环境的关系、综合防治测试题答案 22
- 10 地下害虫单元测试题答案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