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菊花褐斑病的症状识别、病原、发病规律及综合防治

林业 作者: luckypet 2024-10-28 22:01:54 阅读:

  (1)症状识别

此病主要危害菊花叶片,先从靠近地面的老叶开始发病,后逐渐向上蔓延。发病初期,叶面出现近圆形的小黑点,后扩大为直径5~10mm的圆形或椭圆形的黑斑,中心灰黑色,并生有黑色小点。严重时,数个病斑相连成片,整个叶片焦黑脱落,有的则卷成筒状下垂,叶面凹凸不平,一碰即脱落,整株枯死。

  (2)病原

  1.症状 2.分生孢子及分生孢子器(3)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器在病株或土壤的病残体上越冬。借风、雨传播。病菌发育最适温度为24~28℃,潜育期为20~30d,特别是在高温多雨季节或植株种植过密时,发病迅速。

  北方地区,8~9月为发病高峰期;不同菊花品种对褐斑病的抗性也有一定差异。

  (4)综合防治

  1. 加强养护管理,增强植株的抗病能力;

  2. 消灭初侵染来源,休眠期喷施3~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

  3. 发病期间药剂防治,特别是在发病初期及时喷施杀菌剂,如47%加瑞

  农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40%福星乳油8 000~10000倍液、10%世高水

  分散粒剂6 000~8 000倍液、10%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1000~2000倍液、6%

  乐比耕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

  4. 选育或使用抗病品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