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大肠杆菌病和慢性呼吸道病混感的诊断与防治研究
当前家禽养殖产业已经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健康发展的有力支撑,规模化家禽养殖场的建设数量在不断增加。鸡养殖业作为家禽养殖业的重要组成,具有养殖周期短,成本投入低,经济回报高的特征,是很多养殖户乐于从事的养殖行业。然而,近些年鸡养殖业的整体发展现状来看,随着养殖规模的进一步扩大,传染性疾病的发生流行率显著升高,外来传染性疾病的引入使得风险增高,给疾病的诊断和防控工作带来了很大难题。从目前鸡传染性疾病的整体流行特点和流行趋势来看,单一的传染性疾病发生流行率逐年下降,很多疾病表现出混合感染、继发感染,临床症状十分复杂,疾病的诊断难度进一步加大。大肠杆菌病和慢性呼吸道疾病是现代鸡养殖领域发生流行率极高的两类接触性传染性疾病,前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后者属于支原体感染,两种疾病叠加之后会使得症状更加复杂,临床诊断难度进一步加大,同时也会加重病情,使得养殖场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进一步升高。本次研究在对一个养殖场的实际发病病例进行探讨的基础上,明确了鸡大肠杆菌病和慢性呼吸道疾病的流行特点,然后分析了混合感染的诊断与防治过程,希望对更好地降低大肠杆菌病和慢性呼吸道疾病混合感染发生率有一定帮助。
一、混合感染病鸡的病例分析
近两年,在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的一个规模化鸡养殖场当中突然爆发了一种传染性疾病,短短一周时间该养殖场有9%以上的患病鸡死亡,给养殖场带来了较为严重的经济损失。该类疾病先是在一个育成鸡鸡舍当中发病,患病鸡表现为呼吸急促,咳嗽气喘,然后出现严重的腹泻现象,采食量逐渐下降,精神萎靡不振,发病期间养殖户尝试使用了庆大霉素、土霉素等药物进行治疗,临床症状得到了进一步的缓和,但是并不能够彻底根除病情,一旦停药养殖场的病情就会突然加重,再次使用药物进行治疗的效果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看到多种药物治疗无效之后,才将病情上报当地兽医站,兽医到达养殖场通过妥善有效的检查和流行病学观察,能够发现该养殖场只进行了重大传染性疾病的免疫接种,并且疫苗免疫接种程序十分混乱,在鸡舍当中会存在年龄不同来源不同的鸡群混合养殖的现象,整体养殖密度较大,环境污染较为严重,有大量粪便没有得到有效清理,鸡舍内部的湿度相对较大。随即对病死鸡进行进一步解剖观察,采集病料进行了病原分离鉴定,在病料当中分离到致病性大肠杆菌和支原体,由此可以判定大肠杆菌和支原体混合感染引发的传染性疾病,在明确病原的基础上制定了相应的防治方案,很好地控制了病情,避免损失加大。
二、两种鸡疾病的流行病学
1、鸡大肠杆菌病的流行病学
①病原学
鸡大肠杆菌病是由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细菌性疾病,主要影响鸡的肠道。大肠杆菌病的病原属于肠杆菌科大肠杆菌属,根据抗原特性可分为多种血清型,其中与鸡大肠杆菌病相关的血清型主要有O1、O2、O78、O81、O89等,不同血清型的大肠杆菌在生物学特性和致病性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大肠杆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可以在土壤、水源、饲料、肠道等环境中生存,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可以在不同温度、湿度、酸碱度等环境中存活和繁殖。在鸡舍内,大肠杆菌可通过粪便、羽毛、空气等途径传播。从理化特点来看,大肠杆菌为革兰氏阴性菌,无芽孢,多数菌株有鞭毛。在普通琼脂平板培养基上,大肠杆菌呈灰白色、光滑、湿润的菌落,该菌对干燥、阳光、消毒剂等具有一定的抵抗力,但在高温、酸碱度变化等条件下容易死亡。
②流行病学
鸡大肠杆菌病的传染源主要是病鸡和带菌鸡,病鸡的粪便、呼吸道分泌物、血液等含有大量病原菌,是疾病传播的主要来源,此外,污染的饲料、饮水、羽毛、鸡舍等也是潜在的传染源。从传播渠道来看,大肠杆菌病毒可以通过粪-口途径、呼吸道传播、接触传播,造成疫情大范围传播蔓延。目前该种疾病可感染各种年龄和品种的鸡,但以雏鸡和免疫力较低的鸡最为易感,鸡群密度大、卫生条件差、营养不良等因素均会导致鸡的免疫力下降,增加感染的风险。鸡大肠杆菌病在鸡场中广泛存在,易引起地方性流行,疾病传播速度较快,感染率较高。病程长短受感染菌株、鸡的免疫力、环境条件等因素影响,在某些情况下,鸡大肠杆菌病可引起鸡群大量死亡,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2、鸡慢性呼吸道疾病的流行病学
①病原学
鸡慢性呼吸道疾病的病原主要是鸡败血支原体属于支原体科,是一种革兰氏阴性微生物,大小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支原体是一种细胞内寄生病原体,能够在鸡的呼吸道上皮细胞内生长繁殖,导致鸡慢性呼吸道疾病。败血支原体对环境条件的适应能力较强,能够在鸡舍内的环境中存活较长时间,尤其是在潮湿和温暖的环境中。该病原体可以通过空气传播,因此在鸡舍内形成气溶胶状,随空气流动传播给其他鸡只。鸡败血支原体对干燥和高温环境的抵抗力较弱。在干燥环境中,支原体通常会在几个小时内失去活性,常用的消毒剂如70%酒精、漂白粉和一些抗生素只能够将其很快消灭。然而在潮湿环境中,尤其是在鸡舍内的一些隐蔽潮湿处,支原体可能存活更长时间。
②流行病学
在养殖场中鸡慢性呼吸道疾病的传染源是鸡败血支原体,直接接触、间接接触、空气传播是造成该类疾病传播流行的主要原因,比如病鸡与健康鸡直接接触,如打斗、互啄等行为,可以导致病原体的传播,病原也可以通过接触被污染的物品如饲料、饮水、设备、工具等传播,此外,病原体还可以通过空气中的气溶胶状物质传播给其他鸡只。从易感群体来讲任何年龄品种的鸡都容易受到病原入侵尤其是雏鸡,因为幼龄鸡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更容易感染该病。从疾病的流行特点来看鸡败血支原体可以在鸡群中长期存在和蔓延,即使是成年鸡也可能成为携带者。虽然该病不受季节限制,但在寒冷、潮湿的季节里,鸡舍内的环境条件更适合支原体的生存和传播,因此在这个季节里,鸡慢性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可能会更高。养殖场内气温骤变、鸡舍通风不良、饲养密度过大、有害气体过多等环境因素,以及疫苗免疫操作等都可能诱发或加重该病。
三、发病鸡的临床症状
发病初期鸡群整体表现为精神不振、羽毛蓬松、无光泽,食欲减退,生长速度减缓。随后病鸡出现咳嗽、打喷嚏、呼吸急促、鼻涕等症状,严重时可听到喘鸣音。伴随呼吸道症状,患病鸡还会出现腹泻、排绿色或白色稀便伴有恶臭。鸡体温升高到39℃以上,严重时可能出现稽留热。有的病鸡头部肿胀,触摸有波动感,严重时可能出现头部变形。
四、病理学变化
病死鸡解剖之后能够发现呼吸道黏膜,可见充血、水肿、溃疡等炎症变化,黏膜上皮细胞变性、脱落,伴有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浸润。支气管和肺部组织出现炎症表现为支气管壁增厚、黏膜充血、溃疡,肺部出现实变,肺泡腔内充满炎性细胞和渗出物。肝细胞肿胀、变性、坏死,可见肝脏内有大小不一的出血点和坏死灶,脾脏充血、肿胀,出现出血性梗死。肾小球充血、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脱落。同时,可见肾脏内有大小不一的出血点和坏死灶。肠道出现炎症表现为肠黏膜充血、水肿、溃疡等炎症变化。
五、实验室诊断
1、涂片染色镜检
鸡大肠杆菌病和慢性呼吸道疾病是鸡场常见的两种疾病,它们可以单独发生,也可以混合感染。为了预防这两种疾病的混合感染,要确保鸡舍清洁、干燥,每天进行粪便的清理,每周至少进行一次消毒,消毒剂可以选择0.1%的过氧乙酸、2%的来苏尔、2%~5%的氢氧化钠,10%的生石灰乳以杀灭大肠杆菌和支原体。为有效防范支原体感染,推荐使用鸡毒支原体灭活疫苗40日龄以内的鸡每只使用0.25mL,40日龄以上的鸡,每日使用0.5mL,蛋鸡在产蛋前再强化免疫接种一次,每周均使用0.5mL,免疫期6个月,颈背部皮下或者大腿部肌肉注射。日常养殖期间还需要保证鸡群营养均衡,避免饲料中缺乏维生素和矿物质,并且在疫病发病高峰期,还可以额外增加维生素和矿物质元素,增长鸡群身体抵抗力。一般饲料中维生素 A、维生素 D3、维生素 E、维生素 K 和钙、磷、锌的添加量控制在 2,000~4,000 IU/kg、1,000~2,000 IU/kg、100~200mg/kg、100~200μg/kg、0.5%~1.0%/kg、0.3%~0.5%/kg、100~200mg/kg、1~2mg/kg。注意控制鸡舍温度、湿度和通风,减少应激因素。疫病高发期应该坚持每个月对鸡群进行体检,观察其精神、食欲、呼吸等状况,发现异常及时进行诊断和处理。坚持封闭化的养殖管理方式严格控制鸡场的人员和物品进出,避免外来病原体的入侵,注重做好病死鸡的无害化,当发现鸡群出现疫情时,应立即隔离病鸡,对症治疗,并查找疫情原因,防止疫情扩散。
综上所述,鸡大肠杆菌病与慢性呼吸道疾病的混合感染会对鸡群的正常生长发育造成严重威胁。一方面病原入侵会导致机体的抵抗能力逐渐下降,使其他病原的入侵概率进一步增加。另一方面养殖管理不合理,环境污染较为严重,也会给多种病原微生物的繁殖生长传播提供条件。所以,为更好地预防大肠杆菌病与慢性呼吸道疾病混合感染,就需要将关注重点放在养殖场的饲养管理方面,要重视鸡舍卫生管理,切实控制好饲料和饮水质量,调控好鸡舍养殖环境,并结合传染性疾病的发生流行趋势,提前采取措施进行有效防范,最大程度地避免传染性疾病的传播流行。
近两年,在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的一个规模化鸡养殖场当中突然爆发了一种传染性疾病,短短一周时间该养殖场有9%以上的患病鸡死亡,给养殖场带来了较为严重的经济损失。该类疾病先是在一个育成鸡鸡舍当中发病,患病鸡表现为呼吸急促,咳嗽气喘,然后出现严重的腹泻现象,采食量逐渐下降,精神萎靡不振,发病期间养殖户尝试使用了庆大霉素、土霉素等药物进行治疗,临床症状得到了进一步的缓和,但是并不能够彻底根除病情,一旦停药养殖场的病情就会突然加重,再次使用药物进行治疗的效果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看到多种药物治疗无效之后,才将病情上报当地兽医站,兽医到达养殖场通过妥善有效的检查和流行病学观察,能够发现该养殖场只进行了重大传染性疾病的免疫接种,并且疫苗免疫接种程序十分混乱,在鸡舍当中会存在年龄不同来源不同的鸡群混合养殖的现象,整体养殖密度较大,环境污染较为严重,有大量粪便没有得到有效清理,鸡舍内部的湿度相对较大。随即对病死鸡进行进一步解剖观察,采集病料进行了病原分离鉴定,在病料当中分离到致病性大肠杆菌和支原体,由此可以判定大肠杆菌和支原体混合感染引发的传染性疾病,在明确病原的基础上制定了相应的防治方案,很好地控制了病情,避免损失加大。
二、两种鸡疾病的流行病学
1、鸡大肠杆菌病的流行病学
①病原学
鸡大肠杆菌病是由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细菌性疾病,主要影响鸡的肠道。大肠杆菌病的病原属于肠杆菌科大肠杆菌属,根据抗原特性可分为多种血清型,其中与鸡大肠杆菌病相关的血清型主要有O1、O2、O78、O81、O89等,不同血清型的大肠杆菌在生物学特性和致病性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大肠杆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可以在土壤、水源、饲料、肠道等环境中生存,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可以在不同温度、湿度、酸碱度等环境中存活和繁殖。在鸡舍内,大肠杆菌可通过粪便、羽毛、空气等途径传播。从理化特点来看,大肠杆菌为革兰氏阴性菌,无芽孢,多数菌株有鞭毛。在普通琼脂平板培养基上,大肠杆菌呈灰白色、光滑、湿润的菌落,该菌对干燥、阳光、消毒剂等具有一定的抵抗力,但在高温、酸碱度变化等条件下容易死亡。
②流行病学
鸡大肠杆菌病的传染源主要是病鸡和带菌鸡,病鸡的粪便、呼吸道分泌物、血液等含有大量病原菌,是疾病传播的主要来源,此外,污染的饲料、饮水、羽毛、鸡舍等也是潜在的传染源。从传播渠道来看,大肠杆菌病毒可以通过粪-口途径、呼吸道传播、接触传播,造成疫情大范围传播蔓延。目前该种疾病可感染各种年龄和品种的鸡,但以雏鸡和免疫力较低的鸡最为易感,鸡群密度大、卫生条件差、营养不良等因素均会导致鸡的免疫力下降,增加感染的风险。鸡大肠杆菌病在鸡场中广泛存在,易引起地方性流行,疾病传播速度较快,感染率较高。病程长短受感染菌株、鸡的免疫力、环境条件等因素影响,在某些情况下,鸡大肠杆菌病可引起鸡群大量死亡,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2、鸡慢性呼吸道疾病的流行病学
①病原学
鸡慢性呼吸道疾病的病原主要是鸡败血支原体属于支原体科,是一种革兰氏阴性微生物,大小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支原体是一种细胞内寄生病原体,能够在鸡的呼吸道上皮细胞内生长繁殖,导致鸡慢性呼吸道疾病。败血支原体对环境条件的适应能力较强,能够在鸡舍内的环境中存活较长时间,尤其是在潮湿和温暖的环境中。该病原体可以通过空气传播,因此在鸡舍内形成气溶胶状,随空气流动传播给其他鸡只。鸡败血支原体对干燥和高温环境的抵抗力较弱。在干燥环境中,支原体通常会在几个小时内失去活性,常用的消毒剂如70%酒精、漂白粉和一些抗生素只能够将其很快消灭。然而在潮湿环境中,尤其是在鸡舍内的一些隐蔽潮湿处,支原体可能存活更长时间。
②流行病学
在养殖场中鸡慢性呼吸道疾病的传染源是鸡败血支原体,直接接触、间接接触、空气传播是造成该类疾病传播流行的主要原因,比如病鸡与健康鸡直接接触,如打斗、互啄等行为,可以导致病原体的传播,病原也可以通过接触被污染的物品如饲料、饮水、设备、工具等传播,此外,病原体还可以通过空气中的气溶胶状物质传播给其他鸡只。从易感群体来讲任何年龄品种的鸡都容易受到病原入侵尤其是雏鸡,因为幼龄鸡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更容易感染该病。从疾病的流行特点来看鸡败血支原体可以在鸡群中长期存在和蔓延,即使是成年鸡也可能成为携带者。虽然该病不受季节限制,但在寒冷、潮湿的季节里,鸡舍内的环境条件更适合支原体的生存和传播,因此在这个季节里,鸡慢性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可能会更高。养殖场内气温骤变、鸡舍通风不良、饲养密度过大、有害气体过多等环境因素,以及疫苗免疫操作等都可能诱发或加重该病。
三、发病鸡的临床症状
发病初期鸡群整体表现为精神不振、羽毛蓬松、无光泽,食欲减退,生长速度减缓。随后病鸡出现咳嗽、打喷嚏、呼吸急促、鼻涕等症状,严重时可听到喘鸣音。伴随呼吸道症状,患病鸡还会出现腹泻、排绿色或白色稀便伴有恶臭。鸡体温升高到39℃以上,严重时可能出现稽留热。有的病鸡头部肿胀,触摸有波动感,严重时可能出现头部变形。
四、病理学变化
病死鸡解剖之后能够发现呼吸道黏膜,可见充血、水肿、溃疡等炎症变化,黏膜上皮细胞变性、脱落,伴有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浸润。支气管和肺部组织出现炎症表现为支气管壁增厚、黏膜充血、溃疡,肺部出现实变,肺泡腔内充满炎性细胞和渗出物。肝细胞肿胀、变性、坏死,可见肝脏内有大小不一的出血点和坏死灶,脾脏充血、肿胀,出现出血性梗死。肾小球充血、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脱落。同时,可见肾脏内有大小不一的出血点和坏死灶。肠道出现炎症表现为肠黏膜充血、水肿、溃疡等炎症变化。
五、实验室诊断
1、涂片染色镜检
此处隐藏1925个字。登录可见
鸡大肠杆菌病和慢性呼吸道疾病是鸡场常见的两种疾病,它们可以单独发生,也可以混合感染。为了预防这两种疾病的混合感染,要确保鸡舍清洁、干燥,每天进行粪便的清理,每周至少进行一次消毒,消毒剂可以选择0.1%的过氧乙酸、2%的来苏尔、2%~5%的氢氧化钠,10%的生石灰乳以杀灭大肠杆菌和支原体。为有效防范支原体感染,推荐使用鸡毒支原体灭活疫苗40日龄以内的鸡每只使用0.25mL,40日龄以上的鸡,每日使用0.5mL,蛋鸡在产蛋前再强化免疫接种一次,每周均使用0.5mL,免疫期6个月,颈背部皮下或者大腿部肌肉注射。日常养殖期间还需要保证鸡群营养均衡,避免饲料中缺乏维生素和矿物质,并且在疫病发病高峰期,还可以额外增加维生素和矿物质元素,增长鸡群身体抵抗力。一般饲料中维生素 A、维生素 D3、维生素 E、维生素 K 和钙、磷、锌的添加量控制在 2,000~4,000 IU/kg、1,000~2,000 IU/kg、100~200mg/kg、100~200μg/kg、0.5%~1.0%/kg、0.3%~0.5%/kg、100~200mg/kg、1~2mg/kg。注意控制鸡舍温度、湿度和通风,减少应激因素。疫病高发期应该坚持每个月对鸡群进行体检,观察其精神、食欲、呼吸等状况,发现异常及时进行诊断和处理。坚持封闭化的养殖管理方式严格控制鸡场的人员和物品进出,避免外来病原体的入侵,注重做好病死鸡的无害化,当发现鸡群出现疫情时,应立即隔离病鸡,对症治疗,并查找疫情原因,防止疫情扩散。
综上所述,鸡大肠杆菌病与慢性呼吸道疾病的混合感染会对鸡群的正常生长发育造成严重威胁。一方面病原入侵会导致机体的抵抗能力逐渐下降,使其他病原的入侵概率进一步增加。另一方面养殖管理不合理,环境污染较为严重,也会给多种病原微生物的繁殖生长传播提供条件。所以,为更好地预防大肠杆菌病与慢性呼吸道疾病混合感染,就需要将关注重点放在养殖场的饲养管理方面,要重视鸡舍卫生管理,切实控制好饲料和饮水质量,调控好鸡舍养殖环境,并结合传染性疾病的发生流行趋势,提前采取措施进行有效防范,最大程度地避免传染性疾病的传播流行。
排名
热点
搜索指数
- 1 寄生性种子植物菟丝子的防除 55
- 2 黄刺蛾的分布,危害,形态特征,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40
- 3 2024年雨花区教育局第七学区15所中小学白蚁防治服务项目磋商邀请公告 30
- 4 根癌病的症状识别、病原、发病规律及综合防治 23
- 5 棉铃虫的发生与环境的关系、综合防治 23
- 6 棉盲蝽分布、危害、生活史与习性及防治技术 23
- 7 松材线虫病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SteineretBuhrer)症状、危害及防控措施 22
- 8 仙居县2024年度病媒生物密度监测与防制效果评估服务竞争性磋商的公告 22
- 9 棉铃虫的发生与环境的关系、综合防治测试题答案 22
- 10 地下害虫单元测试题答案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