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刍议基层养殖场猪李氏杆菌病的相应诊断与治疗措施

学术 作者: luckypet 2024-11-15 11:27:17 阅读:

  猪李氏杆菌病是由产单核细胞的李氏杆菌感染引发的人、家畜、禽类以及啮齿类动物共患的散发性传染性疾病,猪对李氏杆菌的易感性相对较强,感染之后往往表现为脑膜炎、败血症和单核细胞增多症,妊娠母猪受到病原入侵之后往往表现为不明原因的流产。李氏杆菌在自然环境当中广泛分布,而且能够在多种环境下生存,尤其是在病死动物的尸体当中能够存活4~8个月。近年来,随着生猪养殖业不断向前推进和发展,养殖规模扩大背景之下,猪李氏杆菌病的发病流行率逐年升高,并在很多养殖场中呈现散发流行和周期性流行的趋势。由于基层地区的很多养殖户对该种疾病的认知不到位,当出现患病病例之后不能够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有效的处理,常常错过最佳的防控时机,给疾病的诊断和防控工作带来了很大难题。针对这一现状就需要不断加强李氏杆菌病流行病学调查,明确该种疾病的发生流行特点和简单有效的诊断方法,确保早发现早处理,短时间内将病情控制住,避免造成更为严重的危害。本文主要结合实际病例,在对李氏杆菌病流行病学进行探讨的基础上,明确了相应的诊断与治疗措施,希望对更好地提高该类疾病的防控成效,降低发病率有一定帮助。

  一、猪李氏杆菌病的病例分析

  11月下旬广州市白云区的一个中型规模的生猪养殖场从外地购进了40日龄左右的仔猪100头,到达养殖场之后并没有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有效的隔离检疫,而是与原有的猪群立即混合养殖,11月末在养殖猪舍当中突然出现了几头发病的仔猪,有1头猪群不见任何临床症状,突然倒地死亡,随后由9头仔猪相继发病,表现为体温升高到41℃,呈现肌瘤热,随后很快下降到正常温度,患病猪精神萎靡不振,采食量逐渐下降,并出现不同程度的咳嗽腹泻现象,体表皮肤会出现疹块,有的患病猪会表现出神经症状。出现发病情况之后,养殖户尝试使用了青霉素、链霉素等药物进行针对性的治疗但病情并没有得到很好地控制,发病猪的数量逐渐增加,并且逐渐向着周边地区的仔猪圈舍相继传播蔓延。看到多种药物治疗无效之后,养殖户将病情上报了当地兽医站,兽医到达养殖场对发病情况进行了进一步的总结,该养殖户未执行严格的产地检疫制度存在违规严重现象,并且通过溯源能够发现引种养殖场曾经发生过李氏杆菌病,并且该养殖场饲养管理混乱不同年龄的猪群,在同一个建设当中混合养殖,并没有严格落实疫苗免疫接种程序,免疫接种方法存在很大的随意性。随即对病死猪进行了进一步的解剖,观察了脏器组织的病变情况,采集病料带回实验室进行了进一步的病原分离鉴定,判定为李氏杆菌感染引发的传染性疾病。在确定病原的基础上制定了相应的治疗措施,短时间内控制了病情,缓和临床症状,避免造成更为严重的经济损失。

  二、猪李氏杆菌病的流行特点

  1、猪李氏杆菌病的病原学

此处隐藏4237个字。登录可见

  加强养殖环境的卫生消毒方案对于防止病原传播至关重要,所以需要制定合理的卫生消毒方案。在消毒过程中应该重点对猪舍、饲料仓库、饲料加工设备、饮水设施、粪便处理设备等与猪只密切相关的区域进行消毒。结合猪李氏杆菌的特点,选择具有广谱杀菌作用、能杀灭李氏杆菌的消毒剂,如2%的氢氧化钠溶液、2%的过氧化氢、0.1%的过氧乙酸等,每周至少消毒1次,在疫病流行期间,可适当增加消毒频率。消毒处理过程中需要详细地明确消毒操作的具体步骤、方法和要求,确保消毒工作的规范进行。

  综上所述,当前基层地区的很多养殖户对该种疾病的流行趋势和流行特点认知不足,当出现传染性疾病之后,不能够第一时间采取措施进行有效的处置,不利于疫情的有效控制,针对这一现状就需要持续加强猪李氏杆菌病的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积极引导养殖户学习新技术新手段,明确猪李氏杆菌病的简单有效的诊断方法,确保早发现,将患病猪单独隔离,做好环境卫生消毒实施对症治疗,在短时间内缓和患病猪的临床症状,提高疾病治疗成效,降低发病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