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瓜叶菊白粉病的症状识别、病原、发病规律及综合防治

林业 作者: luckypet 2024-10-27 12:49:29 阅读:

  (1)症状识别

  主要危害叶片,也危害花蕾、花、叶柄、嫩茎等。发病初期,叶片上产生白色粉霉状的圆斑,条件适宜时,病斑迅速扩大,连成一片,使整张叶片布满白粉,造成叶片扭曲、卷缩、枯萎,导致植株生长衰弱,花小而提早凋谢。苗期发病较重 。

  (2)病原

  二孢白粉菌(Erysiphe cichoracearum DC.),属子囊菌亚门,白粉菌属。

  1. 症状

  2. 闭囊壳

  3. 子囊孢子

  (3)发病规律

  发病规律 病菌以闭囊壳或菌丝体在病叶及其它病残体上越冬。翌年气温回升时,病菌借气流和浇水传播。孢子萌发后以菌丝侵入寄主表皮细胞,并产生大量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适宜发病的温度为16~24℃,湿度大、通风不良时易引起该病大发生。成株在3~4月为发病高峰,幼苗11月为发病高峰。

  (4)综合防治

  (1)清除侵染来源。

  秋冬季结合清园扫除枯枝落叶,或结合修剪整枝除去病梢、病叶,并集中烧毁或填埋,以减少侵染来源。

  (2)加强栽培管理,提高园林植物的抗病性。

  (3)喷药防治。

  发芽前喷施3-4波美度的石硫合剂(瓜叶菊上禁用);

  生长季节用粉锈宁可湿性粉剂,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在温室内可用45%百菌清烟剂熏烟,也可在夜间用电炉加热硫磺粉进行熏蒸,对白粉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