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棉蚜 Cotton Aphids的分布、危害、生活史与习性及防治技术

农业 作者: luckypet 2024-11-04 14:46:49 阅读:

  一、分布

  棉蚜是一种世界性害虫,我国各棉区均有发生, 是我国北方棉区最重要的害 虫之一。

  棉黑蚜、苜蓿蚜和棉长 管蚜主要分布于西北内陆棉 区。

  二、危害

  多食性害虫,寄主植物近300种;

  刺吸幼苗汁液,严重影响生长发育;

  分泌蜜露,引起霉菌腐生,影响光合作用;

  传播病害。

  三、生活史与习性 棉蚜生活周期可分为异寄主全周期型、同寄主全周期型和不全周期型3个类型。 在北方棉区,棉蚜大多属于异寄主全周期型,冬季以卵在花椒、石榴、木槿、夏枯草、车前草、苦菜等第一寄主上越冬。 早春,在第1寄主上的越冬卵孵化为干母,营孤雌胎生产下干雌。干雌的后代大部为有翅迁移蚜,于4~5月间迁飞到棉苗、瓜类等第2寄主上取食、繁殖戒迁飞蔓延危害。5月下旬至6月中旬形成危害高峰,7、8月高温季节数量下降,有些年份遇条件适合时,数量剧增,“伏蚜”暴发。晚秋10~11月间有翅性母蚜迁回第1寄主上,产生两性蚜交配、产卵,以卵越冬。 棉蚜在温带地区,每年可发生20~30代,春季每代平均历期8.4天,夏季4天,产若蚜期一般8~24天,每雌产若蚜46~60头。

  (二)棉蚜在棉田的发生特点

  1)苗蚜 在棉苗出土至现蕾阶段发生的棉蚜,常称苗 蚜。苗蚜在棉田消长过程大体可分为3个阶段: (1)点片发生 棉花出苗至在5月上中旬。 (2)普遍发生严重受害 一般为5月下旬至6月上旬 (3)衰亡戒绝迹 一般为6月上旬末至6月中旬。

  2)伏蚜 棉蚜种群在盛夏形成的生物型,体型小、色黄、耐高温,发生于盛夏7~8月,一般持续危害20~40天。

  3)秋蚜 9~10月间的严重危害。

  3、主要习性

  (1)多食性害虫,又称瓜蚜、花椒蚜等。

  (2)极强的繁殖能力。

  (3)迁飞扩散习性 受群体拥挤、营养恶化等因素的影响,每年迁飞3~5次,包括迁移蚜迁飞2次;侨蚜迁飞1~3次。

  四、影响大发生的主要因素

  (一)气候条件

  棉蚜适应的温度范围较广,但地区间有所差异。北方地区棉蚜耐寒性较强,生长发育适宜温度为16~22℃,超过25℃对生长发育有抑制作用;南方棉蚜则较耐热,生长发育适宜温度为17~28℃,29℃以上的高温有抑制作用。 适于苗蚜发生的相对湿度为47%~81%,最适相对湿度在58%左右。 适于伏蚜发生的相对湿度为69%~89%,最适相对湿度为76%左右。 相对湿度超过90%时,对棉蚜发生不利。 在北方棉区,5日平均气温25℃、平均相对湿度75%和温湿度系数3是棉蚜种群数量消长的3个临界点,超过临界点则种群数量下降。 天气干旱少雨有利于棉蚜大发生;暴风雨有较强的冲杀作用。

  (二)耕作栽培情况

  偏施氮肥、棉叶上绒毛长而少的品种、瓜棉间作等有利于棉蚜发生 。覆膜栽培不利于棉蚜迁入。

  (三)天敌

  棉蚜的自然天敌较多。常见的捕食性天敌有瓢虫、草蛉、食蚜蝇、姬蝽、猎蝽、花蝽、螳螂、蜘蛛和捕食螨等,寄生性天敌有蚜茧蜂、蚜小蜂、跳小蜂、金小蜂、寄生螨以及蚜霉菌等。 麦棉主栽区,6月上、中旬小麦收获后,麦田大量天敌迁入棉田,可使棉田蚜虫种群数量迅速减少。

  五、防治技术

  (一)农业防治 合理施肥灌水,合理密植; 选择抗虫品种: 加强田间管理: 覆膜播种。

  (二)生物防治 保护利用、人工助迁天敌。

  (三)物理机械防治 黄板诱蚜 银灰色膜避蚜 结合打叉,摘除有虫枝条

  (四)化学防治

  1、种子处理 直接使用60%吡虫啉悬浮种衣剂包衣种子,戒用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拌种。 拌种前先将棉种在50~60℃温水中浸泡30min,取出晾至绒毛发白;然后按0.8~1.2kg/100kg棉种的用药量,将药剂加水1.5~2.0L搅拌成糊状,将棉种倒入搅拌均匀,晾干后播种。

  2 、药剂喷雾 苗蚜参考防治指标: 3片真叶前卷叶株率5%~10% 4片真叶后卷叶株率10%~20% 伏蚜参考防治指标: 卷叶株率5%~10% 戒单株3叶蚜量150~200头 常用药剂有: 5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1.8%阿维菌素乳油、3%啶虫 脒乳油、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40%丙溴磷乳油、 0.3%苦参碱水剂戒0.3%印楝素乳油等。 按产品包装上标定的用药浓度和用药量施药卲可。

  应特别注意: 将药液喷洒到棉花叶片的背面!

  3 、药剂熏蒸 伏蚜发生期温度较高,且棉株已封行,喷雾操作困难,可采取熏蒸防治。选择晴天按照80%敌敌畏乳油0.75~1.20L/hm 2 ,兑水75kg,喷洒在120~150kg麦糠戒细土上搅拌均匀,随配随用,于下午1600后撒于棉田行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