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不同栽培模式下蓝莓园果蝇消长动态与防治措施

学术 作者: luckypet 2025-03-15 18:47:22 阅读:
 

  在蓝莓生产上,果蝇成虫虽然对蓝莓生长影响不大,但成虫常产卵于成熟、近成熟的蓝莓果皮下​‍‌‍​‍‌‍‌‍​‍​‍‌‍​‍‌‍​‍​‍‌‍​‍‌​‍​‍​‍‌‍​‍​‍​‍‌‍‌‍‌‍‌‍​‍‌‍​‍​​‍​‍​‍​‍​‍​‍​‍‌‍​‍‌‍​‍‌‍‌‍‌‍​。卵孵化后,以幼虫就地取食汁液为害,幼虫先在果实表皮为害,然后向果心蛀食,被害后的果实逐渐软化、变褐、腐烂,幼虫发育成老熟幼虫后咬破果皮脱离果实,严重影响蓝莓果实的安全性和商品价值(高勇等,2017;徐芳玲等,2012);同时,若不严格把控蛆虫果,让其流人市场,将严重影响品牌形象​‍‌‍​‍‌‍‌‍​‍​‍‌‍​‍‌‍​‍​‍‌‍​‍‌​‍​‍​‍‌‍​‍​‍​‍‌‍‌‍‌‍‌‍​‍‌‍​‍​​‍​‍​‍​‍​‍​‍​‍‌‍​‍‌‍​‍‌‍‌‍‌‍​。因此,果蝇防治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蓝莓生产效益的高低​‍‌‍​‍‌‍‌‍​‍​‍‌‍​‍‌‍​‍​‍‌‍​‍‌​‍​‍​‍‌‍​‍​‍​‍‌‍‌‍‌‍‌‍​‍‌‍​‍​​‍​‍​‍​‍​‍​‍​‍‌‍​‍‌‍​‍‌‍‌‍‌‍​。要想更好地控制果蝇造成的为害,掌握其消长规律至关重要。本文就本地区不同栽培模式下果蝇的消长动态进行了研究,并结合果蝇消长动态与不同栽培模式蓝莓成熟期,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以期为蓝莓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一、试验材料与方法

  1.材料 

此处隐藏1207个字。登录可见

  这两种栽培模式下,果蝇发生程度均远重于暖棚,从两种栽培模式果蝇消长曲线看,在采收期内果蝇种群数量均处于一个较高水平,因此防治压力大于暖棚,据此提出如下防治措施:①清理果园,保持果园卫生,适时快采,在降雨来临前合理安排采收计划。②从5月下旬开始,所有棚或全园悬挂糖醋液瓶(具体方法及推荐量参考暖棚),定期清除瓶内成虫,每周添加、更换糖醋液。③在果实成熟前10~15天,利用杀伤效果好、降解快、安全间隔期短的生物源、植物源农药(如苦参碱、甲维盐等)对树上喷雾,防止果蝇在果实上产卵为害。④在采收过程中随时查看监测器内果蝇数量,种群数量暴发时,推荐喷施药剂,选用安全性高的药剂,如乙基多杀菌素,施药后一定要根据药剂安全间隔期合理安排采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