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阳乌鸡球虫病综合防治措施
略阳乌鸡先后于1982年、2011年被编入《陕西省家畜家禽品种志》,并在2009年被列入《陕西省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2010年获得国家工商总局“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17年获得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2018年入选“CCTV国家品牌计划—广告精准扶贫”项目,在中央电视台多个频道经常免费宣传推介播出。2020年略阳县出台了《财政衔接资金支持产业发展奖补办法(试行)》,对养殖略阳乌鸡的单位和个人制定了具体奖补办法。2021年被陕西省政府列入全省现代化农业发展规划扶持产业。2024年10月底,略阳县略阳乌鸡饲养量已达380万只,已成为略阳县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
略阳乌鸡球虫病是由艾美耳属的各种球虫引起的一类原虫病[1],常常是一种或几种球虫的感染,其中致病性最强的是脆弱艾美耳球虫(又称柔嫩艾美耳球虫)、毒害艾美耳球虫两种。脆弱艾美耳球虫主要危害雏鸡,引起盲肠球虫病;毒害艾美耳球虫引起成年鸡小肠球虫病,这两种球虫在临床上往往会混合感染。
球虫病多侵害略阳乌鸡幼鸡和青年鸡,易引起大批死亡,雏鸡病死率可高达80%,在我国被列为二类动物疫病。略阳县是山区,自然环境、气候条件很适宜球虫发育和成长,特别是略阳乌鸡最适宜的饲养方式是放养(散养),因此球虫病在略阳乌鸡中高发、多发且分布广泛,是危害略阳乌鸡养殖户最易感染且最严重的疫病之一。笔者根据三十多年略阳乌鸡球虫病的临床诊疗经验,总结以下综合防治措施,供大家结合实际情况参考应用。
6.3 雏鸡与成年鸡分群饲养,发现病鸡立即隔离治疗,发现死鸡尸体要及时焚烧或深埋,做无害化处理。
6.4 加强饲养管理,减少鸡群饲养密度,确保饲料、饮水、食槽等饮食和用具干净卫生,防止被患病鸡的粪便污染。
6.5 适当使用药物预防。常用的抗球虫药:球痢灵(硝苯酰胺):浓度为0.0125%混合拌入饲料中饲喂,15~60日龄连续服用3 d;氯苯胍:以0.003%浓度拌入饲料中,连喂1周[4];从15日龄起,每日给雏鸡饮2~3次0.015%呋喃唑酮(痢特灵)水,连喂4~7 d。
其他保健药物: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K和维生素A,尤其在本病流行季节,可增强机体免疫能力,提高抗体水平。维生素K能有效降低柔嫩艾美耳球虫感染后的死亡率,可缩短血液凝固时间和阻止出血;维生素A可加速球虫病暴发后的康复时间,提高治愈率。另外,在饲料中加入适量益生菌制剂也能起到良好的预防作用。
略阳乌鸡球虫病是由艾美耳属的各种球虫引起的一类原虫病[1],常常是一种或几种球虫的感染,其中致病性最强的是脆弱艾美耳球虫(又称柔嫩艾美耳球虫)、毒害艾美耳球虫两种。脆弱艾美耳球虫主要危害雏鸡,引起盲肠球虫病;毒害艾美耳球虫引起成年鸡小肠球虫病,这两种球虫在临床上往往会混合感染。
球虫病多侵害略阳乌鸡幼鸡和青年鸡,易引起大批死亡,雏鸡病死率可高达80%,在我国被列为二类动物疫病。略阳县是山区,自然环境、气候条件很适宜球虫发育和成长,特别是略阳乌鸡最适宜的饲养方式是放养(散养),因此球虫病在略阳乌鸡中高发、多发且分布广泛,是危害略阳乌鸡养殖户最易感染且最严重的疫病之一。笔者根据三十多年略阳乌鸡球虫病的临床诊疗经验,总结以下综合防治措施,供大家结合实际情况参考应用。
此处隐藏2598个字。登录可见
6.3 雏鸡与成年鸡分群饲养,发现病鸡立即隔离治疗,发现死鸡尸体要及时焚烧或深埋,做无害化处理。
6.4 加强饲养管理,减少鸡群饲养密度,确保饲料、饮水、食槽等饮食和用具干净卫生,防止被患病鸡的粪便污染。
6.5 适当使用药物预防。常用的抗球虫药:球痢灵(硝苯酰胺):浓度为0.0125%混合拌入饲料中饲喂,15~60日龄连续服用3 d;氯苯胍:以0.003%浓度拌入饲料中,连喂1周[4];从15日龄起,每日给雏鸡饮2~3次0.015%呋喃唑酮(痢特灵)水,连喂4~7 d。
其他保健药物: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K和维生素A,尤其在本病流行季节,可增强机体免疫能力,提高抗体水平。维生素K能有效降低柔嫩艾美耳球虫感染后的死亡率,可缩短血液凝固时间和阻止出血;维生素A可加速球虫病暴发后的康复时间,提高治愈率。另外,在饲料中加入适量益生菌制剂也能起到良好的预防作用。
排名
热点
搜索指数
- 1 海棠——桧柏锈病的症状识别、病原、发病规律及综合防治 102
- 2 寄生性种子植物菟丝子的防除 67
- 3 黄刺蛾的分布,危害,形态特征,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64
- 4 草地螟 Meadow moth分布、危害、生活史与习性及防治技术 52
- 5 2025年CPCO全国消杀大会将于2025年3月30日-31日在东莞召开 50
- 6 2024年雨花区教育局第七学区15所中小学白蚁防治服务项目磋商邀请公告 49
- 7 斜纹夜蛾 Cotton leafworm分布、危害、生活史与习性及防治技术 49
- 8 鲫鱼病害的预防与治疗措施 48
- 9 菊花褐斑病的症状识别、病原、发病规律及综合防治 47
- 10 植物病害标本的采集注意事项 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