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鸡育雏期禽病预防措施分析

畜牧业 作者: luckypet 2025-01-25 18:33:40 阅读:
禽病具有种类多、预防难度大的特点,传统的防控措施需做出适应性的改革,才能突破实施效果的局限性[1] 。相关从业人员应重视规模化家禽养殖产业的创新工作模式,建立先进的防控理念和技术培训体系,进一步通过加强场区内疫病的日常监测和消毒,维持良好的养殖环境,最大限度降低疫病引发的高死亡率,减少经济损失,确保家禽产业可长期、健康、稳定的转型、发展。
  1  加强饲养管理
  1.1  构建生物安全制度

此处隐藏3750个字。登录可见

​​​​​​​
  3  优化教育培训
  新时期,家禽养殖需做好疫病防控技术的推广工作,这极为重要。目前,部分养殖户对雏鸡病的危害程度、认知相对不足,尚未接受过专业的职业技能培训,保护生物机体安全的意识较为薄弱,无法确保当地免疫接种程序的顺利执行。畜牧管理部门应高度重视禽类疫病预防知识的宣传,严抓管控雏鸡病情发展的管理要点,进一步制定更加专业的保护措施和防疫方案。
  当地政府主管部门应定期编写、调研流行禽病的类型、诊断方法以及治疗手段,以现代化的技术上传到互联网,或运用宣传标语、公告栏等强化推广落实质量,便于引导养殖户关注,既能获取正确的防疫指导,又能减轻经济成本的损失。同时,加强养殖户职业道德与法律教育的培训力度,培育防疫专员的总控责任意识,进一步打造出一支高水平的禽病预防队伍。主管部门应加大对关联禽病预防、控制技术的投资,尽可能利用先进的技术理论和工具设备,加快疫病预防观念体系的建成速度,制定科学化、合理化、系统化的治疗对策。
  禽病防控工作的成效,直接关系家禽养殖产业的持续发展进度。当前,随着家禽饲养种类的增多,受养殖场环境与技术等因素的影响,疫病的类型呈现出多元化趋势,防疫难度直线上升。基于此,政府相关部门需强化疫病防控技术的宣传、推广力度,做好免疫程序的完善工作,进一步为实现规范化的全新养殖业转型,提供有力的依据支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