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叶蜂形态特征是什么?为害特征是什么?生活习性是什么?如何防治?

   日期:2024-08-04     浏览:19    评论:0    
核心提示:麦叶蜂麦叶蜂 俗称齐头虫、小黏虫、青布袋虫,属昆虫纲膜翅目叶蜂科。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北麦区。形态特征成虫体长8~9mm,雄体略小,黑色微带蓝光,后胸两侧各有一白斑。翅透明膜质。卵为肾形扁平,淡黄色,表面光滑
麦叶蜂 俗称齐头虫、小黏虫、青布袋虫,属昆虫纲膜翅目叶蜂科。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北麦区。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8~9mm,雄体略小,黑色微带蓝光,后胸两侧各有一白斑。翅透明膜质。卵为肾形扁平,淡黄色,表面光滑。幼虫共5龄,老熟幼虫圆筒形,胸部粗,腹部较细,胸腹各节均有横皱纹。蛹长约9.8mm,雄蛹略小,淡黄到棕黑色,腹部细小,末端分叉,头部有网状花纹,复眼大。雌虫尾端有刀状产卵器,卵肾状,淡黄色。幼虫5龄,浅绿色,胸部突起,各节多有横皱。触角5节,圆锥形。腹部10节,腹足7对,位于第2—8腹节,尾足1对,腹足基部各有一暗纹。蛹初期黄白色,羽化前棕黑色。

img

麦叶蜂

为害特征

麦叶蜂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北麦区,以幼虫为害麦叶,从叶边缘向内咬成缺刻,有时可将叶尖全部吃光。严重为害时将麦叶吃光,仅留主脉,使麦粒灌浆不饱满,产量降低。

img

麦叶蜂幼虫

img

麦叶蜂成虫

img

幼虫将叶尖咬成缺刻状

img

麦叶蜂蚀食叶片边缘

生活习性

麦叶蜂繁殖一年一代,以蛹在土中20~24cm深处越冬,3月中下旬羽化,成虫在麦叶主脉两侧锯成裂缝的组织中产卵。4月上旬至5月上旬卵孵化,幼虫为害麦叶,1~2龄幼虫夜间在麦叶上为害,3龄后,白天躲在麦丛下土缝中,夜间出来蚕食麦叶。5月中旬老熟幼虫入土做茧休眠,8月中旬化蛹越冬。成虫和幼虫都有假死性。幼虫喜潮湿,冬季温暖,土壤湿度适宜,越冬蛹成活率高,发病就严重。

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

麦播前深翻土壤,破坏幼虫的休眠环境,使其不能正常化蛹而死亡。有条件的地区可实行稻麦水旱轮作,控制效果好。利用麦叶蜂幼虫的假死性,可在傍晚时进行人工捕捉。

化学防治

防治适期每亩可用3%啶虫脒乳油20~30ml,2.5%三氟氯氰菊酯乳油20~30ml,90%敌百虫晶体120~150g,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25g,兑水制成60~75L药液喷雾。也可用20%氰戊菊酯乳油4 000~6 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 000~2 000倍液喷雾。药剂防治时间适于选择傍晚或上午10:00前,以提高防治效果。

 
标签: 麦叶蜂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推荐文章

电话咨询

咨询电话:
172220222202

微信公众号

千人QQ交流群

在线客服

售后服务

回到顶部